優勢分析:
當消費群體日趨年輕,消費需求日益個性化,定制開始成為流行趨勢、成為消費主流。作為整體家具的一個升級版,全屋定制個性突出,在設計的過程中講究和消費者的深度溝通,能充分的結合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標準。
在滿足個性需求方面,傳統營銷模式中,家具企業往往根據簡單的市場調查,跟隨家具潮流進行家具研發生產。但這種模式生產出來的家具不是尺寸不符合用戶要求,就是款式不能滿足個人偏好。而全屋家具定制將市場細分到個人,根據個人要求設計家具,消費者就是家具的設計者之一。
相對而言,全屋定制家具從設計、選材開始,一直到家具的規格、功能、配套升級和環保性都是單獨定制的,能按照消費者的房屋空間布局和需求來完成家具的定制。無論是電視柜、沙發等客廳家具,櫥柜、餐桌等廚房家具還是臥室的床、衣柜,書房的書柜、書桌等都兼顧了實用性和個性化。
全屋定制讓消費者根據居室環境、個人愛好對家具進行設計,不僅能與設計師面對面溝通家具的顏色搭配、款式規格,還能合理利用家里的各種空間,提高空間利用率,進行家具與家居環境的整體搭配。
在體現主人品位方面,對現代人來說,家具不僅是一種實用品,更代表了一種生活態度。其既可以合理利用家中的各種空間,又能夠和整個家居環境相匹配。如整體衣柜定制,可以將衣柜嵌入墻內,配上適宜的推拉門,衣柜就和整個裝修風格渾然一體,并且還可以根據主人的個性特別定制,充分體現主人的品位。
在傳統營銷模式下,家具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通過大規模生產來降低產品成本,一旦市場遭遇稍微不測,這種大規模生產的家具由于雷同必然導致滯銷或積壓,造成資源浪費。而全屋定制是根據消費者定單生產,幾乎沒有庫存,加速了資金周轉。對顧客而言,選好家具后你其實花掉了裝修費用中很大的一筆,而且基本的格局也已經確定,剩下的就只是把基礎工程的部分交給裝飾公司去做了,會避免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增項。
劣勢分析:
這幾年,盡管許多企業都在大力宣傳自己是“定制者”,但是事實上,很大一部分企業主要還是以成品家具招商加盟為主,企業在定制方面的投入明顯不足。大部分推出定制家居服務的企業都表示自身并不了解定制的模式,企業極少自己生產,主要以收購一些家具定制企業來完成,或者與一些做木門、窗簾、吊頂等產品的企業合作,以提供整體家居定制服務來推動市場,或者直接找定制家具企業合作,只做家具的定制服務。
家具企業橫跨到定制家居,難度非常之大。如果單單只是在現有家具產品的基礎上修改定制還好,想要走整體家具定制或整體家居定制則困難重重。
第一,定制業務單量不穩定,單量多也是批量小,在制造上對現有絕大多數家具企業來說存在困難,成本和生產排期都難以控制。定制家居需要柔性生產線和精細化管理,對還處于粗放型管理的家具企業來說有相當的難度。
第二,想要做全屋定制,除了傳統套房家具外,櫥柜、衣柜包括吊頂、燈飾、窗簾及其它裝飾品等,也需要提供,這一方面企業生產不了或不全,對外采購或合作都會有成本、品質和交期等等方面的問題,這是絕大部分家具企業難以解決或不愿意去碰的。一些企業趁著現在互聯網家裝開始紅火,與互聯網家裝平臺進行合作提供家居定制服務。
第三,企業對定制家居模式的業務推廣完全沒有走出以往成品家具招商銷售模式,在終端銷售上難以突破。
第四,相比標準化的成品家具,全屋定制的家具產品更容易暴露出從設計、制造到配送、安裝環節的各種問題。對于家具成品,消費者會關注到其中的細節、零件,而對于定制家具,往往只留意其外觀、尺寸是否符合家里的空間環境,忽略了各種細節問題,事后容易造成糾紛。而且全屋定制的程序規范化還不完善,也會導致消費投訴頻現。
不過,2016年1月出臺的《全屋定制家居產品》行業標準對全屋定制的家具產品做出了相應的規范要求,進一步保障了消費者的權利,也意味著全屋定制將步入新的發展時期。
第五,在缺乏成熟的人才團隊、技術實力和長時間經驗積累的情況下,全屋定制發展之路難免要經歷一些崎嶇。但因此否定全屋定制則過于魯莽。
全屋定制是對舊式民用成品家具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行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是家具行業升級發展的一個方向。現在只要走進家具賣場,絕大部分的店員都會提出能為客戶定制家具,務求能夠貼合消費者的家居空間和構造,可見全屋定制家具是順應消費者需求的發展方向。
出于對全屋風格的統一性等方面的考慮,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實現全屋定制這樣的一站式服務。即使全屋定制還需要時間的考驗,盡管全屋定制家具仍有其不完善的地方,其發展也不會一帆風順,但我們應有耐心與信心看到它華麗的未來。畢竟,全屋定制順應了現代消費與社會風潮不斷變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