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企業特別是以板式和實木為主的木制家具企業,實木、板料、木皮成本占整個產品總成本的40%以上。如何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是企業經營者不得不認真對待的問題,也是企業經營者最為頭疼的難題。
年尾將近,有的企業已經在計劃放假事宜了。如果你是一位定制家具企業的負責人,當你巡視工廠時,發現還有一堆堆剩下的板材余料,你不禁會想:雖說年年有余,可是這板材余料我可不想余啊,不然板材利用率上不去呀!
對,余料就是意味著利用率的問題。材料的利用率一直是企業十分關心的問題,對于咱們定制衣柜行業,板材占據了原材料的絕對比例,所以板材的利用率也就成為了定制衣柜企業不斷改進提高的方向。近年來,電子開料機以及各種開料優化程序不斷升級,定制衣柜企業迎來了新的變革,紛紛采進新設備,規范生產線,改進生產工藝,最終將板材的利用率提高到了90%左右,這是一件讓人十分驚喜的事情。
可是還有那10%的余料呢,是不是覺得太少,沒有多大關系,這就錯了。我們不妨算一算。假如一個產量不是很大的企業,一天500張板材,一張板材原價為100元,則其成本浪費為500*100*10%=5000,一個月便是15萬,一年便是180萬。這是多么嚴重的問題呀!
也有不少企業已經開始關注余料的再利用,可是面對一堆的又多又亂的余料,該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利用,這又讓企業管理人員感到頭疼。
要管好余料,首先從余料產生的原因入手,經過對多個家具工廠生產過程的分析,余料產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實行領料制。板料的領用包括材料、規格、數量由用料部門提出,這樣難免出現使用部門只圖自己方便好生產,很少或沒有考慮如何根據生產情況選擇合適的材料盡可能地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的角度去領用材料,加之在計算材料用量時沒有準確細致的材料用量定額,不清楚庫存材料狀況,只按自己的意愿開領料單,從一開始起就沒有成本意識,沒有從源頭上解決余料的問題,結果勢必產生大量的余料,這是家具企業管理中最為普遍的現象。
二、板料的利用率低,畫裁板圖難,余料無法控制。如何快速地根據生產計劃,將多個制令、多種不同的產品進行全面統籌,如何對多個裁板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從而確定最優的方案是家具企業長期以來最為頭疼的而沒有解決的問題,談到裁板,許多老板對10%以上的浪費非常無奈。其實,由于家具企業工作人員文化程度不高,生產批量小,同時在線生產的產品多,作業人員在短時間內既要考慮現場生產的產品及部件又要考慮庫存材料并經過大量多次的計算才能得出較好的裁板方案,這確實是一件很難兼顧的事情,操作者往往只能憑經驗畫裁板圖,這樣要做到裁板的最優化和減少余料是不可能的,更談不上提高材料利用率了。
三、企業沒有一套余料回收再利用的管理機制。余料產生后沒有進行有效的管理,胡亂堆集在車間或倉庫,時間一長當作廢料處理了,好一點的企業簡單化地作指接料處理,這樣一來,好的材料當作普通材料使用,沒有得到最佳處理,這也是一種浪費材料的情況。
對于生產余料,主要是要解決三個問題:余料這么多,怎么區分?怎么存儲?怎么尋找使用。想清楚這三個問題,您公司的余料問題也就應運而解了。關鍵點有三:區分靠編碼,存儲書本架,尋找使用還得ERP。
1.余料的自動編:余料的自動編碼是余料高效管理利用的關鍵,沒有編碼,余料就等于人沒有身份證,有了編碼,余料的屬性信息便可以存儲在條碼上,便于人工和機器識別,以便進行更加高效地存儲和使用。
2.生產標簽:用途可以根據余料的尺寸進行分類,面狀的余料用于補件與售后,而條狀的則用于木框門邊框、踢腳板、填縫板(收口板)等窄小型零件的加工。
3.余料的存儲:余料的特點便是尺寸不一,形狀不一,所以其存儲方法較為特殊。據我們觀察,余料的形狀多為條狀,適合于使用書本架的存儲方式,減少存儲空間。存儲時,按照顏色和形狀,將余料放置到指定的架子上。
4.余料的使用:按照先入先出的原則選擇余料,并使用微型掃描儀掃描條形碼,掃描后的余料系統將會自動顯示為已加工狀態。進行補件時,可以預先在ERP余料系統中,輸入補件顏色與尺寸,系統自動與余料顏色和尺寸進行匹配度計算,輸出匹配度前五個,便于工人選擇,同時計算材料的利用率,工人再根據顏色和余料編碼,在存儲架上,根據端頭的條形碼找出所選板件即可。
有了這樣的方法,余料的管理和使用也就不會再讓你頭疼了。關鍵是你的企業已經具備了信息化生產的基礎,條形碼技術+ERP系統,快捷、高效、有序地管理使用余料再也不是難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