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的物質層面
材料的物質層面主要是材性和工藝技術層面,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物理力學特性: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有比重、硬度、脆性、應力等等。不同的家具,以及同一家具的不同部位對材料的力學性能要求都不相同,應用時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材料的多元化混合使用,用于支撐等受力要求高的部位可用金屬等強度尺寸比高的材料,而對于與人體直接接觸的部位則可用柔性材料和具有親和力的材料,如織物、木材等;二是用單一材料時需要根據其受力情況進行分析計算來確定用材的粗細和長度,最后在不低于其受力要求的最小尺寸基礎上再從美學角度去修繕。
2、生產加工工藝特性:材料的加工工藝特性有工藝流程,加工方法、手段和相應設備與設施,不同的材料其加工手段、設備和程序完全不同,對于一個家具企業而言通常是不可能具備對所有材料都能加工的條件的。因此,如果設計的家具是用多元材料的,那么其中許多種材料的構件就需要進行外協生產,企業的運作模式需要涉及外部生產管理,管理難度與不可控因素會增加。所以,國內許多家具企業,其產品所用的材料都比較單一,其根本原因就是從自身的生產條件來考慮的,而對于產品線非常寬泛的家具系統而言單一材料不是最好和最科學的選擇,因為其終端表現會顯得單調和乏味。
二、材料的非物質層面
材料的非物質層面主要是精神和文化層面,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設計語義學及其表現出的相應特性:材料的傳統性、功能與形式的關聯性、時代特征、環保特點等等都具有語義學屬性,如“古典”語義的表達顯然會用實木而不是玻璃、塑料甚至是大多數金屬來實現,后者更適合表達現代。錯位表達不是沒有,但這通常是為了呈現一種新的文化和時尚的潮流,其本質是現代或后現代的,古典元素的適度移植往往可以使現代感得到反襯,使之更加強烈而成為時尚。
功能與形式的關聯同樣具有語義作用,尤其是當此種功能本身與時代密不可分時,如電腦桌、電視柜等等,這種語義和材料的語義交互作用產生視覺效率。
材料對于環保的語義具有決定性作用,如廢物利用、循環使用、可再生植物類自然材料的使用等等都會在視覺上有強烈的環保表現,盡管科技的發展有可能會融化或藏匿掉這種語義,但設計師依然有辦法通過設計來喚醒和提示。
2、重要的象征意義:材料可以通過建筑范例、傳播方式、新出現的技術等來傳達某種象征意義,或宣告科學技術的進步,或宣告對環境友好;可以象征奢華,也可以象征簡約;可以象征力量,也可以象征柔情和人性的關懷。
3、感覺層面:材料可以傳遞感覺,如燈光的輔助、音響、觸覺、氣味等等,新材料也在不斷出現,設計師要敏感地關注材料科學的發展。設計師可以利用科學和美學的雙重手段來駕馭材料的感覺,注意是駕馭而不是包裝。
4、歷史的、社會的、文化和亞文化的、經濟的和環境方面的考慮:材料作為一種物質的載體,承載著歷史、社會、文化和亞文化、經濟和環境等各方面的信息,可以通過設計師的創造性勞動賦予其深刻的內涵,造福人類,同時也擔負著歷史與社會的責任。
三、材料選擇的關聯性
材料的選擇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考慮各種因素及其交互作用。
1、材料-技術-形式-功能的交互作用:材料需要考慮如何高質高量地實現各種物理與化學的加工、連接和表面處理,如何與形式表現相協調,如何滿足使用功能的需要等等。設計的任務就是要協調這些因素,求得最佳的綜合效果。
2、材料資源的可支配性: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材料的選擇要考慮本地資源的可支配性,這樣不僅經濟,而且也會呈現出地方特色而獨具魅力。
3、自然形成的用材環境條件和氣候:用材環境包括自然環境,也包括商業和社會條件。同時,與氣候有關,我國北方地區以實木為主導一方面是資源相對豐富,另一方面是北方氣候干燥,木質構件的尺寸可以相對穩定。家具行業的發展不僅僅需要終端企業,而是離不開整個產業鏈,原材料作為家具產業鏈的上游,將直接決定本地區家具產業的發展和走向。
4、材料的一致性與可識別性:對于某一品牌的產品家族而言,材料的使用要具有一致性,要注重價值與產品生命周期的同步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從外到內都要用同一種珍貴材料,適合的才是好的。我們所說的是常規產品,至于用于收藏和傳世等奢侈品則不在這里討論。材料還要具有可識別性,偽裝不是正道,材料的屬性應該清晰傳遞,社會將會越來越透明。
5、材料供應的可持續性:企業不是短期行為,設計師選用材料時要考慮其是否具有持續供應能力,一般而言都應該選用商品材,只有商品材才能具有相對穩定的供應渠道。民間有許多樹種,但往往資源有限而不能成為商品材予以供應,除非你的本意就是只設計、制造和銷售“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