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據訂單設計要求,確認材質、各零部件的規格尺寸選材。
2、依據各零部件規格、尺寸組合優化,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避免無計劃的下料,造成邊角余料的過多造成原材料的浪費。
3、依據材料的平整度、確定定厚、定長先后次序,避免出現材料過長由于變形影響導致部分厚度不足或判定不客觀導致工作量的增加。
4、55mm以上寬、厚的零部件要求必須進行拼合,不允許用自然整個料加工,避免木材內應力的釋放或環境影響產生的應力導致零部件的形變。
5、定寬定厚的零部件坯料,依據設計、工藝以及工序質量要求標準進入精加工生產。
6、零部件的銑型加工,根據吃刀量的大小、木材紋理的方向、線型的粗細確定合理的進給速度,確保銑型線條光滑順暢。
7、零部件的開榫、齒、槽的加工,根據設計要求確定合理的加工余量和對接部位的線條、面平滑順暢,榫槽對接緊固確保組合部件、整體安裝平整穩固。
8、臺面、層板、立板等板類的加工,根據設計要求、材質質量、紋理,合理選擇調整材料組合拼板、復合,確保拼合、復合板面一面或兩面紋理接近,避免紋理差異影響產品整體感觀。
9、過寬的弦切板材150mm以上和過大的年輪弧度必須開料再拼合或復合,不允許單層或單塊使用,避免因材質自然結構導致零部件存在較高的變形風險。
10、砂光機砂光,送料方向必須和木材紋理一致,避免橫向送料導致的砂光質量問題。
11、外部裝飾件的貼合、組裝,同類材質的裝飾件貼合必須達到與主體、主材高度融合的效果,避免外觀裂縫、紋理差異明顯而影響整體。不同類材質貼合、組裝達到設計、質量標準要求。
12、試裝;依據設計圖紙、整理確認各零部件數量、規格尺寸達到設計要求,依循零件、部件、整體的先后次序依次組裝、試裝或整體組裝。組裝過程中對于未達到或超出設計要求的做出記錄上報當班主管和質檢主管。對于活動部件要保證符合設計、質量要求轉動、移動靈活,間隙預留合理,試裝完成后外觀數據復合設計,整體平整穩固達到質量要求,做出試裝、組裝質量報告,不合格的、需返修的退回處理,合格的轉下道工序作業。
注:以上流程依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在制品和產品質量控制由自檢、巡檢、工序間質檢、 部門間交接質檢、試裝質檢、終檢控制,自檢、巡檢、工序間質檢、試裝由在制品部門主管、品質主管監督完成,部門交接由部門主管監督,交、接收人完成數量、質量的確認,主管簽字確認。